9日晚上,中國儲備棉管理有限公司發(fā)布公告稱,將于11月11日停止2022年度第一批中央儲備棉輪入。會不會啟動第二批,要根據棉花市場調控需要和新棉收購形勢等情況來定。
(相關資料圖)
自7月13日開始收儲,到11月9日為止,共83個工作日,計劃收儲49.7萬噸棉花。但實際只有42天有成交,且總共成交了86720噸。如果10日、11日仍是零成交的話,那第一批輪入結束,總成交率將僅為17%。
通常來講,收儲會減少市場上的棉花流通,進而對價格有向上支撐。但今年收儲的成交情況如此不理想,這段時間的棉花價格不僅沒有起色,反而越來越低。
11月以來,美棉突然變臉,從頻繁跌停轉為連續(xù)漲停,月漲幅近20%。鄭棉在外盤強勢及內盤商品整體走強氛圍下,雖然也出現(xiàn)幾天反彈,但月漲幅僅5%左右。
為什么內盤的棉花像個扶不起的阿斗呢?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
1、新季棉花產量一直是增產預期
由于今年國內棉區(qū)天氣總體適宜,利于棉花生長,今年以來對于新季棉花的產量預估一直是增產的。目前新棉采摘進度已完成近86%,進入收尾階段。農業(yè)農村部最新預估數據顯示,產量已上調至603萬噸,同比增產5.2%。
2、新棉收購不積極
與去年高開秤價、搶收造成棉價大漲不同,今年新棉收購非常謹慎消極。中國棉花網數據顯示,截至11月3日,棉花交售進度68.2%,同比下降15.9%。全國棉花公檢數據顯示,截至11月6日,累計公檢1350164包,合計304890.6960噸,同比減少80.14%。
3、需求疲軟
銷售之所以緩慢,正是因為需求疲軟、信心不足。棉花的下游主要是服裝紡織行業(yè),受經濟形勢影響較大。而今年經濟的關鍵詞就是衰退,因此終端消費下滑明顯,尤其是國外。比如美國紡織服裝進口已連續(xù)4個月環(huán)比下降,9月進口自中國的紡織服裝量就同比下降23%。東南亞主要紡織國家開工率也普遍下滑處于低位,像越南紡織企業(yè)開機率已將至40%以下。
因需求疲軟,本月農業(yè)農村部分別將棉花消費和進口調減了20萬噸和15萬噸,最終期末庫存上調了12萬噸。
不光國內棉花供需寬松,美棉其實也同樣。11月USDA報告將2022/2023年度美棉期末庫存預期調增了20萬包。此前突然轉強,主要是因為10月27日當周,美棉出口簽約大增180%,提振了市場。也就是說,內外盤棉花供需上都處于寬松格局。若下游需求沒有明顯改善,上漲行情恐難以順利。
(文章來源:美爾雅期貨)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