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(相關資料圖)
這是在深度調研后,關于日本的第一篇調研報告,這一篇我們主要說宏觀。
這幾年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中國和日本進行比較,這兩個國家也的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。
比如說,同樣的經濟追趕國,同樣的在短短幾十年發(fā)生巨大的改變,同樣的讓美國噤若寒蟬從而千方百計地抵制,同樣的迎來不動產價格暴漲。
甚至連經濟下行遲緩,也是無比的相似。
所以,中國會不會是下一個日本?以及,中國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日本?之類的將中日進行對比的選題和文章,在這幾年異常之多。
其實日本最近的20年中,是很多國家的老師。比如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,美聯(lián)儲之所以敢于做最后貸款人的角色,徹底啟動量化寬松,照搬的也是日本在大衰退時期的貨幣經驗。
也就是說,有了日本的經驗和樣本,才大膽地采用了積極的貨幣政策,從而避免了全球經濟墜入更深的泥潭。
而以上這一切,都來自于日本衰退的20年的經驗。
日本用自己的大衰退,做了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學老師。
2
那么,日本陷入長達20年的資產負債表衰退,帶給我們的最大警示又是什么呢?
第一,硬著陸主動刺破泡沫并不可取。
日本是全世界第一個主動刺破資產泡沫的經濟體。
廣場協(xié)議后,日本政府擔心出口受挫,開始快速壓低利率放水促進內需,結果催生了資產價格瘋漲,半個東京買下整個美國的段子就發(fā)生在這幾年。
1989年,日本政府意識到過熱,又決定迅速加息刺破泡沫。
從1989年5月起,日本央行在15個月里加息五次,將官方貼現(xiàn)率從2.5%提高到6%。
更騷的操作是,1990年3月,日本財務省發(fā)布“關于土地相關貸款的限制”的通知,央行大幅收縮貨幣。
這導致日本貨幣供給量增速在1990年還有11.7%,1991年驟降到3.6%,1992年就只剩0.6%了。
這個操作,讓日本的股市和樓市集體崩了,1570萬億的財富消失殆盡,這相當于整個日本的個人金融資產在短時間內消失殆盡。
從此,私營企業(yè)和家庭開始步入長達20年的凈債務償還。
而資產價格暴跌消除的國家財富,等于日本泡沫頂點的1989年一整年的GDP。
這一切,相當于GDP總額20%的總需求,這導致日本陷入了惡性通貨緊縮,整個國家陷入到低欲望社會無法自拔。
此后的20年,日本只剩下眾多明星品牌和產品的出口,帶動整個經濟前進。
第二,在衰退后的經濟修復期,政策切忌搖擺不定。
在刺破泡沫之后,日本經濟已經觸底,但最終讓日本經濟徘徊20年的,是在經濟修復期,政策上的不斷折騰。
1992到1997年的5年,這段時間是日本破滅之后的主要衰退期。
但到了1997年的時候,日本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恢復。
但誰知在1997到2002年的5年內,日本經濟下行的嚴重程度,甚至比之前5年更嚴重。
2003開始到2007年,經濟有一定的恢復,但2008年又發(fā)生了次貸危機,接著又是一輪很大的下行。
日本學者是這樣反思的,每當經濟有一點復蘇,財政政策或者貨幣政策總要收緊一下,結果恢復的進程還沒立穩(wěn),日本經濟就再次下行,導致財政又不得不進一步擴大支撐力度。
在1992年經濟進入衰退,到1997年經濟剛剛有起色,就開始上調消費稅,一下把經濟的上升勢頭又按下去了。
貨幣政策也是一樣的。2000年,經濟還沒有完全從銀行業(yè)危機中走出來時,日本政府取消了零利率。
很多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的學者在政策層面上著重批評的兩點是:
一、經濟遇到困難的時候,刺激政策的力度不夠;
二、經濟還沒有充分恢復就開始緊縮。
最終,這些反思,都被安倍政權給吸收了。
2012年12月26日,安倍晉三出任日本第96代首相,從此,日本經濟步入了一個新時代。
安倍的態(tài)度非常堅決,使用了非常極端的貨幣政策,從2012年開始,一直延續(xù)到2022年年底。
安倍經濟學核心理念是,寬松貨幣政策,匯率貶值,強行制造通脹。
這樣以來,對外可以刺激出口;對內可以增加民眾對未來的漲價預期,從而在恐慌心理下加大消費。
終于,日本結束了失去的20年,經濟重新恢復了起來。日本經濟終于經受住了增長曲線的大起大落,開始了穩(wěn)健增長。
這是日本帶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!
如果你想深度了解日本危機的前因后果,以及對眼下正在發(fā)生的全球大衰退有更清醒的認知,想知道如何在危機中幸存和發(fā)展。
就不要猶豫,長按下方二維碼加群,會送你一本研究危機最為權威的著作的電子版,不要錯過。
3
日本大衰退的警示,足夠的觸目驚心。但這里也讓我們對一個問題無比困惑,這就是:
日本經濟都已經這樣了,為何還能一直屹立于世界經濟的頂端,遲遲不會墜落?
日本經濟都這樣了,為何還能在很久的一段時間內,穩(wěn)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以一己之力干翻整個歐洲?
日本憑什么?又是如何做到這些的?
在大衰退的重重危機中,還能做到這一切,而這背后的隱秘因素,才是追趕國更應該注意和學習的。
這個隱秘因素,就是日本強大的產品力。
這種產品力,為日本帶來了持續(xù)的強勁出口,幾十年來,在通縮困擾著日本國內消費的時刻,正是依憑強勁的出口,讓日本維持了持久的經濟地位。
日本產業(yè)起于戰(zhàn)后,一度專注于以低廉的價格取勝,但很快便意識到,只有提高產品品質才是獲取成功唯一的王道。
投資家羅杰斯講過一個案例,這件事發(fā)生在世界最大的制鋁公司美國鋁業(yè)公司身上。
就是在這是,在至少50年前,日本便已經憑借產品力,讓全世界瞠目結舌。
這和日本固有的危機意識息息相關,從1950年,日本產業(yè)界已經深刻地意識到品質的重要性。
他們知道,只要質量過硬,日本制造便一定能在世界市場上暢行無阻。
于是,一場轟轟烈烈的改良運動席卷了日本的全部產業(yè),而日本制造從此橫掃了全世界。
1959年,本田摩托車初進美國,所有美國人都捧腹大笑,對日本品牌的摩托車嗤之以鼻。但不久情勢陡轉,本田摩托車物美價廉,很快風靡,且成了時尚的代名詞。
1965年,通用汽車是世界上最強的汽車制造商。有一天,有人警告說,小心日本人,他們馬上要來了。但通用汽車對此充滿不屑,誰會在乎日本人?
但50年后,通用汽車因次貸危機破產,而豐田汽車則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。
不只是制造業(yè),服務業(yè)亦如此。
世界頂級的牛排店居然在東京,而不在美國。
世界上最好的意大利餐廳不在羅馬、米蘭,而在東京、大阪。
源于蘇格蘭的威士忌酒,現(xiàn)如今最高等級的產品也來自日本。
世界上最好的豆腐和醬油,也不在發(fā)源地中國,而是在日本。
日本雖是一個資源匱乏的效果,卻無比的擅長拿來主義,從前者那里學到了技術,然后把這些技術進一步推向極致,從而一舉超越了前者。
這就是日本獨有的所謂 匠人精神的威力:從別人那里拿來,然后做到極致,進而一舉超越那個人。
而在這一切的背后,除了日本恒古以來的危機意識,更重要還有一種源自心底的因素。
經濟學家森島通夫說過一句話:“自明治維新以來,趕上和超過西方國家一直是日本人民最悲壯的愿望?!?/p>
這就是日本國民精神的現(xiàn)代版演繹。
關鍵詞: